仪征环保
YI ZHENG
YI ZHENG
为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管理的科学性,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自2021年起,联合多家设计单位在福州、杭州、苏州、广州、南昌、济南、南京、深圳、武汉、上海等城市开展了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噪声振动源强及减振降噪措施效果测试研究,现将研究成果梳理后供全国各有关单位在相关工作中参考。
一、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源强取值建议
对约50个高架线噪声源强点位开展测试,共取得实测数据约500个,针对不同车型、不同车速给出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噪声源强取值建议,详见表1。
研究发现,除《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城市轨道交通》(HJ453-2018)提示的影响因素外,高架线噪声源强还与桥梁结构、桥梁质量、车体本身的降噪能力等因素相关,源强选取需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振动源强取值建议
对约180个地下线振动源强点位开展测试,共取得实测数据约16000个,针对不同地质条件、车型、车速给出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振动源强取值建议,详见表2。
研究发现,地下线振动源强与地质条件、隧道结构及形式、施工工法(盾构法、明挖法、矿山法)、盾构直径及管片质量等因素有关,源强选取需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三、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声屏障降噪效果取值建议
声屏障效果可通过声屏障声影区噪声监测值(接收点监测值)和无声屏障源强点位噪声监测值或声屏障声照区噪声监测值(参考点监测值)的对比测量获取。受实际测试条件所限,目前已开展的福州等10个城市声屏障降噪效果测试主要以距外轨中心线7.5米,轨面相同高度,即图1中接收点的位置开展声影区监测;对直立式声屏障,参考点主要设置于屏障上方不低于1米的位置。实际工作中,可根据研究需要选取距离外轨中心线不同距离以及不同垂向高度的点位进行监测,分析声屏障对沿线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敏感目标的实际降噪效果。
图1 声屏障降噪效果测试点位置示意图
对60余组声屏障实测断面约900个数据进行分析,给出声屏障降噪效果取值建议,详见表3。
声屏障降噪效果除受声屏障类型影响外,还与声屏障材质、声屏障施工质量等因素有关,选取声屏障降噪效果数值时,应进一步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四、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减振措施效果取值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减振措施效果以对比隧道壁减振和非减振状态下相同基础参考点或类比参考点之间的差值来评价,评价量宜采用列车通过时段的最大Z振级VLZmax,给出减振措施Z振级相对插入损失△VLZmax。
措施断面和对照断面的线路条件(包括地质条件、轮轨条件、轨道不平顺、轨面状态、隧道形式等)、车辆及运行工况等因素应相同或相近。措施断面与对照断面距离宜大于一列车长度。措施断面距离该措施敷设边界宜大于二分之一列车长度,如条件不满足应选取该段轨道减振措施的敷设中点。
基础参考点或类比参考点的测点位置应符合HJ 453-2018对振动源强测点选取的相关要求,同时宜在钢轨及道床布置测点作为参考。
图2 减振措施测试断面测点位置参考示意图
结合近年城市轨道交通环境管理经验,课题组将双层非线性减振扣件、Lord 扣件等为代表的减振措施列为中等减振措施;梯形轨枕、橡胶浮置板道床等为代表的减振措施列为高等减振措施;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为代表的减振措施列为特殊减振措施。对近190组不同类型减振措施实测断面约33000个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不同等级减振措施的减振效果取值建议,详见表4。
地下线减振措施除与措施等级相关外,还与地质条件、轨道接头处理、道岔情况、工程实施质量、轨道及减振措施的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相关,选取减振措施效果数值时应进一步与实际条件结合。